疫情是如何導致全球港口“爆倉”的?2分鐘帶你了解
發布時間:2021-06-09導讀
疫情期間,貿易的很多環節受到了沖擊,其中全球各地的港口受到的沖擊最大。
2020年下半年,人們對消費日用品的強烈需求讓制造業呈井噴式的爆發,導致全球各主要航線變得擁堵不堪,尤其是東亞通往北美和歐洲的線路,而3月發生的蘇伊士運河大堵船更是加劇了航線擁擠的狀況,海運成本直線飆升。
2021年年初,中國到歐洲的海運成本翻了四倍不止,創下新高。集裝箱供不應求,而作為世界貿易管道的港口,現在更像是存放集裝箱的設施。
全球經濟復蘇的速度如此之快,以至于各港口船只靠岸、集裝箱上岸和到達終點的時間都被嚴重延誤。洛杉磯港是美國最繁忙的港口,通常情況下,這里的集裝箱只需等待兩天就能卸貨,而如今需要等上六天。
與此同時,裝貨區已經呈滿負荷運行狀態。但那里的工人由于還要遵守保持社交距離等防疫要求,工作效率不得不降低。
未來幾個月,因為許多工人已經接種了第一針新冠疫苗,港口的壓力將有所緩解,并且隨著各國經濟的復蘇,耐用消費品的需求將逐漸被服務業的支出所取代,這很可能導致出口商品的減少。
但在那之前,商品出口仍會繼續全速增長。
疫情是如何導致全球港口“爆倉”的?2分鐘帶你了解。點擊視頻,一看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