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宣布6000億“買美國貨”計劃、聲稱已準備好與中國加強合作!中美供應鏈生變,外貿能否再“爆單”?
發布時間:2021-02-07當地時間4日下午,美國總統拜登在會見國務院官員后,發表了上任后的首份外交政策演講,在近20分鐘時間里,拜登首先強調:“美國回來了”。
拜登表示,美國將著力重新修復與北約盟友以及日韓等國的關系,在保證美國經濟利益以及知識產權等受到充分保護的前提下,美國已經準備好與中國加強合作。
在過去的四年中,特朗普政府將廣泛的不滿歸咎于中國,其中包括知識產權盜竊,不正當貿易行為以及最近的冠狀病毒大流行。
拜登表示,他將與盟國更加緊密地合作,實施對華政策。他將北京描述為美國“最嚴重的競爭對手”。他解釋說:“我們將面對中國的經濟弊端。” “但是,為了美國的利益,我們也準備與北京合作。我們將通過在國內更好地重建并與我們的盟友和合作伙伴一起,從實力上進行競爭。”
而據美國媒體報道,美國總統拜登1月25日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以促進政府機構對美國產品的購買,以兌現競選計劃,以制定“購買美國貨”計劃。該命令指示各機構從美國公司和工人那里購買更多商品和服務。這些機構通過這些合同將花費近6000億美元。
《華爾街日報》介紹,“買美國貨”這一計劃是拜登在競選期間就提出的,主要針對的是美國政府采購,要通過提高對美國國內產品的需求,堵住購買外國產品的政策漏洞。
拜登競選團隊網站上詳細披露了這一計劃的具體內容。其中提到,拜登政府將在第一個任期的4年里,花費4000億美元購買美國工人生產的產品和服務,釋放對美國國內商品和服務的新需求,創造國內就業機會,同時也要確保使用懸掛美國國旗的貨輪運輸這些商品。
此外,拜登簽署的行政令對美國聯邦政府每年6000億采購經費中的三分之一(約2000億美元)作出了規定。法案要求,一種產品至少有50%的零部件必須來自美國本土,才有資格成為聯邦政府采購對象。聯邦機構還需要重新評估“美國制造”成分的真實性,防止外國公司把“貼牌”產品當成“美國制造”賣給美國政府。
網站聲明稱,在這個計劃下,美國在聯邦政府采購、基礎設施建設和科技研發方面的引導的資源將是二戰以來前所未見的。
該計劃其他措施還包括:
1.通過特定的激勵措施、增加投入、新的融資工具等,重組和振興美國制造商;
2.新增3000億美元預算投資在研發活動和突破性技術上,其中包括電動汽車、輕量化材料、5G和人工智能等,創造高質量就業機會;
3.推行對美國工人有利的稅收和貿易策略;
4.把關鍵的供應鏈留在美國國內,避免依賴中國或其他任何國家來生產應對危機時的關鍵商品。
拜登強調“美國制造”,令多國貿易伙伴頭疼
拜登強調“美國制造”,可能與美國供應鏈外包的現實發生矛盾,令貿易伙伴頭疼。《華爾街日報》指出,此舉將是拜登在兌現他的競選承諾,但這項“買美國貨”計劃也讓其他國家的政府警覺起來,擔心美國國內巨大的政府采購市場會將其他國家的企業排除在外,在美國投入巨資應對疫情影響時失去大量商業機會。
加拿大前外交官、現任加拿大全球事務研究所(Canadian Global Affairs Institute)副所長的科林·羅伯遜(Colin Robertson)表示,加拿大與美國的經濟深度融合,拜登政府的這一計劃將給加拿大的公司帶來很大影響。
日本業務最大的公共關系公司電通公關公司(Dentsu Public Relations Inc.)的分析師也敦促日本企業密切關注拜登政府“買美國貨”的計劃,認為這可能會對連接美日兩國的供應鏈產生重大影響。
拒載美國貨物!超17萬個貨物空箱運回中國!
在全球海運市場運費高漲的背景下,美國農產品竟然被"拒載"了?美國財經網站1月26日消息,為了趕時間回到中國港口,海運商寧愿"空箱"也拒絕運載美國農產品,該國農產品出口商也因此損失慘重。
當前,很多航運公司急于將空箱從美國洛杉磯港運回中國而拒載美國貨物,這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當前缺箱的狀況,但卻讓美國農產品出口遭了殃。
實際上,航運公司"拒載"美國農產品的情況已持續幾個月。根據FMC的調查,來自洛杉磯港、長灘港、紐約與紐澤西港的資料,去年10月和11月,估計約有多達17.8萬個標準集裝箱被拒載。有業界人士此前也指出,從美國運往亞洲的貨柜中,每4個便有3個是空的。此外,貨運公司還"放話"稱,如果要運載農產品,就要加價。
為此,美國聯邦海事委員會(FMC)已表示將對船公司拒載美國農產品,并將空箱運往的行為進行調查,如經調查屬不合理行為,會施以罰款。
為何海運商寧愿"空箱"也不運載美國農產品?因為運載中國出口產品利潤更高。更重要的是,由于疫情導致港口擁堵、集裝箱周轉不暢,現階段無論是上海、寧波,還是鹽田、廣州,都處于"一柜難求"的狀況。在此情況下,海運商家都不約而同地"以中國產品優先"。
中國外貿"爆單"!
為何運費暴漲、一柜難求?與中國外貿"爆單"有關。2020年的中國外貿大幅超出年初的預期,在逆勢中創下了歷史最好紀錄。
海關總署1月14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2.16萬億元人民幣,比2019年增長1.9%。其中,出口17.93萬億元,增長4%;進口14.23萬億元,下降0.7%;貿易順差3.7萬億元,增加27.4%。同時據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對美出口總額達到3.1萬億元人民幣,與2019年的對美出口增速相比,增長了7.9%。由此,美國成為了2020年中國對外出口總額最大的國家。
出口"爆單"雖是好事,但隨之而來的缺箱、爆艙、甩柜、塞港、天價運費、搖號訂艙等也開始一步步擠壓外貿企業的利潤空間,為此,我國還正式"出手",解決運輸難題。
商務部會同交通運輸部等相關部門采取政策措施,增加海運運力,穩定市場運價,千方百計暢通國際物流。例如積極引導國際集裝箱班輪公司、集裝箱生產企業進一步增加船舶運力投放,鼓勵、引導船運公司做好空箱回流工作等。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爆單"帶來了運輸難題,但利大于弊——"爆單"不僅加速了中國經濟的復蘇,還引發了全球制造業向中國回流的趨勢,比如印度、孟加拉、越南等國家的部分外貿訂單正在向中國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