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地運價飆升后將繼續上漲,船公司繼續薅羊毛!美西大擁堵,長灘港20艘船排隊等待卸貨
發布時間:2020-12-07在上周進一步飆升后,亞洲到北歐的集裝箱即期運價現在比年初高出130%,同比增長達200%,遠東-歐洲貿易航線仍然承受巨大壓力,接下來運價還將進一步上漲。
目前旺季從亞洲涌入美國的進口商品潮似乎沒有緩解,洛杉磯和長灘仍處于崩潰癱瘓狀態,有多達20艘船在西海岸附近排隊集結,等待LA長灘港的空位卸貨。
Flexport亞洲/ISC-歐洲高級貿易經理Christoph Baumeister表示,亞洲托運人的情況“一周比一周糟糕”。他補充說:“遠東-北歐/南歐貿易航線仍然承受巨大壓力,本周運價將進一步上漲。”
而且,根據運價基準公司Xeneta的數據顯示,當前亞歐三個月或三個月以下短期市場合同的平均價格比一年前高出200%,為每40英尺4831美元。
盡管Xeneta的長期合同運價數據顯示增長了28%,達到每40英尺1648美元,但它指出,盡管正處于合同旺季,但很少有交易達成,因為托運人和承運人都認為不是時機。
跨太平洋地區,即期運價上周基本保持不變穩定在創紀錄的水平,SCFI數據顯示,美國西海岸的現貨價格上漲68美元,至每40英尺3947美元,而東海岸港口價格下跌8美元,至每40英尺4700美元。美國西海岸和美國東海岸的同比增長率分別為161.6%和78.2%。
自9月中旬以來,由于中國監管機構的干預,這條航線上的現貨市場一直保持穩定,航運公司希望從其保費中獲得額外收入保證收益。
由于旺季從亞洲涌入美國的商品進口潮似乎沒有緩解,洛杉磯港數據證實,該港第50周和第51周的進口量同比分別增長37%和54%。
進口的持續增長使洛杉磯和長灘的圣佩德羅灣港口承受著巨大的壓力。Freightos首席營銷官Eytan Buchman說:“有報道稱,有多達20艘船在西海岸附近排隊集結,等待LA長灘港的空位卸貨,零售商們都渴望在假期前把這些貨物上架。”
澳新航線,隨著疫情地逐步轉好,加之運輸需求在傳統運輸旺季期間保持增長,市場運價上漲。SCFI指數,上海出口至澳新基本港市場運價(海運及海運附加費)為2490美元/TEU,較上期上漲2.5%。但目前澳大利亞航運業務陷入“從未如此糟糕的狀態”。
澳大利亞集裝箱供應鏈的持續“混亂”將意味著圣誕節期間一些零售商的貨架將空空如也。
10月初澳大利亞海事工會(MUA)的罷工造成的供應鏈延誤的影響仍在持續。航運公司表示,船期被打亂造成了“8至10周”的積壓延誤(8周的延誤意味著“要到明年1月”零售商才會有庫存),但工會否認這是其原因,而是指出旺季需求的增加。
根據貨運與貿易聯盟(F&TA)的說法,貿易不平衡導致大量的空集裝箱過剩和缺乏存放這些集裝箱的儲存區域,仍然是阻礙供應鏈的主要問題。F&TA主管Paul Zalai說:“目前估計集裝箱的不平衡程度為75000teu,滯留在悉尼的空集裝箱堆場和運營商倉庫。過剩的空集裝箱將使悉尼的物流從目前的擁堵狀態陷入到一個無解的僵局。”
旺季旺季需求使中國到墨爾本的即期運價上漲至2490美元,相比之下,10月中旬的價格為1648美元。Paul Zalai認為,該國的航運業“從未出現過如此糟糕的狀況。”他解釋說:“我們的港口擁堵,服務有限,貨運價格創歷史新高,滯留、擁擠和碼頭出入附加費不斷增加。”同時,類似的運輸延誤也影響了塔斯曼地區的進口商。由于澳大利亞的港口擁堵造成了連鎖反應,新西蘭的奧克蘭港今年經歷了延誤。
亞洲內部航線上周市場運價也保持穩定,但是從去年同期來看,東南亞各地的運價上升了驚人的390.5%。
雖然這些都是吸引眼球的數字,但重要的是不要忘記,所有貨物中有65%至75%是依賴在合同運價的基礎上,而不是通過即期市場運價運輸的。但是,由于合約數量枯竭(許多合約都處于消費者需求失控的意外時期)其余部分趨向于即期運價市場。明年合同談判重新開始時,強勁的牛市行情也將對航運公司有利。
新加坡CTI咨詢公司的安迪·萊恩(Andy Lane)評論道:“離亞歐新合同約期還有一個月的時間,這是在創紀錄的即期運價的背景下進行的,明年合同運價可能會大幅上升,從而對市場產生真正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