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10年,中國耗資770億投資全球18國港口
發布時間:2020-01-10日媒稱,中國正在海外積極推進港口的收購和出資。
日本經濟新聞社的統計數據顯示,過去十年的投資對象至少涉及18個國家的25個項目,總投資額約合1.2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770億)。中國遠洋海運集團等兩家國有企業的投資占大部分。
據《日本經濟新聞》網站1月6日報道,日經新聞社根據上市企業發布的資料等公開信息進行了調查和統計,對象是2010年至2019年12月的過去十年的項目。在25個海外港口并購或出資項目(部分仍處于計劃階段)中,中國港口運營大型企業招商局集團占11個(包括與其他企業重復的部分),數量最多。第二多的是中國最大海運企業中國遠洋海運集團占9個。這兩家國有企業合計參與20個項目,占大部分。最近它們的活動也很活躍。
資料圖片:希臘比雷埃夫斯港。(新華社)
報道稱,中國遠洋海運集團2019年11月向希臘最大港口比雷埃夫斯港追加投資6億歐元(1歐元約合7.8人民幣),以與希臘政府達成協議,該公司表示有能力讓該港發展為歐洲最大港口。
該公司以2008年取得位于地中海海運要沖的比雷埃夫斯港的部分運營權為契機,一直順利擴大業務。2016年成功向該港的運營公司出資51%,取得經營權。貨物的吞吐量也順利增加,2018年比2013年增加75%,據悉該公司希望通過此次投資進一步推進港口的擴充。
報道稱,對中國來說,比雷埃夫斯港尤其具有吸引力。過去,要從中國通過船運向西歐和北歐運輸家電和服裝等中國產品,很多航線是從南海出發經由印度洋及蘇伊士運河、然后穿過位于西班牙和摩洛哥之間的直布羅陀海峽。但據相關人士表示,“隨著比雷埃夫斯港的建設取得進展,可以在該港卸貨,改為鐵路運輸,能大幅縮短交付給歐洲各地客戶的時間”。
另一方面,招商局集團也剛剛在去年11月下旬敲定向海外港口投資9.55億美元(1美元約合6.97人民幣)的大型收購。據悉將購得亞洲和歐洲等10處碼頭。
據報道,實際的成果可從統計數據上看出。觀察兩家企業公布的合計18個海外港口的貨物吞吐量,2018年有15個港口同比增加,其中10個港口增幅逾10%。吞吐量減少的項目只有兩個。
日本國際貿易投資研究所的客座研究員小島末夫指出:“也有的項目中國出資比例在50%以下,掌控經營的港口仍然有限。”小島還表示,今后中國能否進一步擴大出資受到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