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李鵬同志:關心水運發展 注重輿論引導
發布時間:2019-07-302019年7月22日23時11分,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中國共產黨第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第十三屆、十四屆、十五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原總理,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李鵬同志,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1歲。
李鵬同志在擔任國務院副總理、國務院總理期間,十分關心交通運輸發展,特別是對水運事業的發展有許多重要論述,為我國水運事業發展指明方向。本報搜集整理了部分內容,與交通水運行業全體從業人員一起,追憶和悼念這位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
李鵬同志不僅關心水運事業發展,還十分關心水運新聞宣傳工作。1984年7月1日,作為當時水運行業唯一的國字號媒體《中國河運報》(《中國水運報》前身)創刊,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李鵬同志為該報題詞“發展內河航運大有可為”。這一重要題詞不僅指明了發展內河航運的廣闊前景,還極大地鼓舞了廣大水運職工以及報社采編人員。
李鵬同志為本報改版題寫報名
1993年1月1日起,《中國河運報》正式改為對開四版大報,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的李鵬題寫的報名也同時啟用,進一步凸顯了李鵬同志對水運行業新聞宣傳的重視。
1985年3月31日,在全國交通工作會議上,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李鵬同志,發表了重要講話,對交通運輸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談交通運輸形勢:水運有了很大發展,但港口泊位過少,吞吐能力不能滿足運輸需要。
李鵬同志在全國交通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深入分析了交通運輸形勢,剖析了存在的問題,指出了改革的目標。他表示,建國以來,水運也有了很大發展,去年(1984年)沿海以及江河主要干線港口吞吐量達到3億8000萬噸;內河航道有10萬9000公里;而且建立了一支1000多萬噸的國際遠洋商船隊。這支船隊,在世界上來講也算是具有相當規模的。他指出,雖然交通運輸事業的各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發展。但應該看到,交通運輸仍然是國民經濟中一個薄弱環節,遠遠不能適應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特別是商品流通的需要。從數量上講,不能滿足要求,質量上也存在一些問題。港口泊位過少,吞吐能力不能滿足運輸需要,因此一些港口有壓港壓船現象。
昔日港口工人裝卸作業場景。
談調整運輸結構:要進一步發展水運
談交通改革:
交通運輸的發展出路在改革
天津港下放試點經驗可以在全國推廣
李鵬同志指出,交通運輸的發展,出路在改革,不改革,不可能發展。他強調,最近,在天津港召開的港口體制座談會上,大家認為,天津港的下放試點基本上是成功的,他們的經驗可以推廣全國。港口下放實行雙重領導、地方為主,主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以港養港,二是要全面完成國家下達的指令性計劃。
來源:中國水運報
礙航閘壩要分期分批加以解決
興建水利水電工程要綜合考慮交通運輸問題
李鵬同志指出,總的講,內河航運存在問題不少,通航里程在一段時間里是下降的。解放初是7萬公里,一度達到17萬公里,現在下降到10.8萬公里。但從運輸量講,近幾年出現上升趨勢,希望今后能有更大的發展。水利水電工程,要樹立綜合利用觀點。過去,有些水利水電項目的建設,忽略通航設施,造成了礙航閘壩,妨礙了內河航運。這個問題要分期分批加以解決。今后興建水利水電工程,一定要綜合考慮交通運輸問題。
要通過技術改造來提高港口碼頭裝卸能力
發展集裝箱運輸是重要途徑
要建設專業化碼頭
李鵬同志表示,發展交通運輸事業,要依靠科技進步。我國公路、水路運輸雖說有很大進步,但與發達國家比還有很大差距。要結合具體情況,學習外國的先進經驗,也要總結自己的經驗,提高科技水平,大幅度提高運輸能力。他指出,要通過技術改造,提高碼頭效益。現在有很多碼頭設備陳舊,能力小,但全部更新要花很多錢,可以通過技術改造來提高裝卸能力。
重慶港朝天門碼頭全景
1986年2月24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李鵬同志在全國交通運輸工作會閉幕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
談內河航運發展:
要修建更多的碼頭
要整治航道
要改造船型
李鵬同志表示:“為什么這么多年內河航運發展不起來,要組織研究。”他強調,今后要注意三條,一是要修建更多的碼頭;二是要整治航道,包括解決礙航閘壩;三是要改造船型,依靠技術進步。
談交通運輸事業發展思路:
一要靠改革
二靠挖潛改造和技術進步
三靠重點建設
四靠精神文明
李鵬同志指出,過去幾年交通運輸戰線的形勢是好的,大部分行業都提前完成“六五”計劃,但是交通運輸事業仍趕不上工農業發展的需要,仍然是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一個薄弱環節。他強調,“七五”期間,能源、交通還是工作重點,要抓好基礎設施建設、增添后勁。“七五”期間交通運輸事業的發展,一要靠改革,二靠挖潛改造和技術進步,三靠重點建設,四靠精神文明。
談交通運輸基本建設:
核心是提高投資效益,要做到工期短、投資省、質量好、效益高
李鵬同志指出,“七五”是我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交通運輸業應該有一個大的發展。他強調,“七五”期間的交通運輸投資是建國以來投資最多的一個五年,要管好用好,核心是提高投資效益,要做到工期短、投資省、質量好、效益高。“黨中央對你們寄予期望,人民對你們寄予期望。”他說。
1995年4月5日,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李鵬同志在聽取國家計委、鐵道部和交通部匯報編制“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后,對交通運輸發展作出了重要指示:
要建設全國統一的綜合交通運輸網絡體系
李鵬同志指出,我國交通的發展應該以鐵路為骨干,公路為基礎,充分利用內河、沿海和遠洋運輸的資源、積極發展航空事業,形成各具不同功能、遠近結合、四通八達、全國統一的綜合交通運輸網絡體系。交通運輸建設要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進一步深化交通運輸體制改革,促進交通運輸事業的健康發展。
“九五”期間要重點建設能源、集裝箱、重要原材料裝卸泊位
李鵬同志指出,“八五”期間沿海主要港口將建成泊位280多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深水泊位100個,深水泊位總數可達400多個,沿海港口總的吞吐能力達到7億多噸。集裝箱和滾裝船等現代化運輸系統有了較大的發展。壓港壓船的現象大為緩解。總的看,沿海港口的合理布局大體形成了。他強調,“九五”期間,中級以上碼頭泊位和吞吐能力都要繼續增加。重點是建設能源、集裝箱、重要原材料裝卸泊位。要不斷完善與提高裝卸能力,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內河航運是最為突出的薄弱環節
發展內河航運潛力很大
要加大對內河航運建設的投資力度
李鵬同志指出,內河運輸具有運能大、能耗小、成本低、占地少、對環境污染比較輕微的好處。我國發展內河航運的潛力是很大的,但沒有得到很好開發。內河航運與其他幾種運輸方式比較,是最為突出的薄弱環節。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重鋼碼頭
對外貿易還會繼續有大的發展,遠洋運輸要適應形勢需要
李鵬同志指出,遠洋運輸在擴大對外開放、加強國際間的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國進出口貿易物資的90%以上是通過遠洋運輸完成的。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遠洋運輸事業有了很大發展,現在全國從事國際航運的船舶運力已達到2350萬載重噸,居世界前茅,集裝箱船隊居世界四強之列。其中,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的船舶運力達到1700萬載重噸,是世界上最大的航運企業之一。我國不僅結束了靠租外國船運輸外貿物資的歷史,而且還有能力承攬第三國貨物,為國家創收一定的外匯。他強調,我國在資源上有兩大缺口,一是石油,二是鐵礦石,要利用國內國外兩種資源,利用國外資源離不開遠洋運輸。今后我國的對外貿易還會繼續有大的發展,遠洋運輸要適應形勢的需要,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1996年1月11日至17日,時任國務院總理李鵬同志來到浙江、江蘇、上海等地考察,就建設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問題進行了研究。
建設上海國際航運中心要以市場為導向,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
李鵬同志強調,建設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必須認真貫徹黨的十四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實現兩個根本性轉變的精神,以市場為導向,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要充分利用現有設施,加強港口的技術改造,充分挖掘潛力,切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效益,促進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
建設上海國際航運中心要從實際出發,態度要積極,步子要穩妥
李鵬同志指出,建設上海國際航運中心要從實際出發,態度要積極,步子要穩妥。首先要建立上海航運交易市場,以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把主要的貨方、船方、港方及其代理引入交易市場,達到規范市場交易、調節市場價格、溝通市場信息的目標。交易市場不以盈利為目的,而是要提供各種優質的服務,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運輸成本。
建設上海國際航運中心要發揮各方面優勢
李鵬同志指出,建設上海國際航運中心要發揮上海經濟、金融、貿易中心的優勢,發揮寧波北侖深水港的優勢,發揮上海和江蘇集裝箱貨流大的優勢,以上海為中心,浙江、江蘇為兩翼的格局進行港口組合。他提出,為了充分發揮寧波北侖深水港的優勢,要認真研究分析集裝箱貨源,組織干線班輪運輸。港口要加強管理,簡化口岸手續,提高效率。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江陰港